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家电维修 家电维修
智能制造专项公示_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名单
ysl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智能制造专项公示_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名单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智能制造专项公示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智能制造专项公示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1.智能制造企业能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吗?2.智能制造构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智能制造专项公示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智能制造专项公示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智能制造企业能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吗?
2.智能制造构筑竞争新优势
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4.新兴职业“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主要工作是什么?
智能制造企业能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吗?
到相关机构去询问。你看今年国家在智能制造这一块又增大拨款额度了。《工信部长苗圩透露预计拨款52亿,再助力智能制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广东东莞召开的2016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透露,工信部、财政部今年将继续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共安排立项25个省的133个重点项目,预计国家拨款52亿元,接近去年中央对智能制造专项补助的1.5倍。
中央财政对智能制造加码,预计拨款52亿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要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增材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高性能计算、网络通信设备、智能终端、软件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
但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比如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亟待提升,机器人、传感器等关键技术装备还受制于人,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不足等等。
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苗圩认为,必须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持续发展,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要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5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三大基础,培育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
中央与地方联合推动智能制造
去年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智能制造专项。专项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作为两大重点方向,对93个重点项目进行支持,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专项实施以来,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安全可控水平,还带动了社会投资100亿元。
地方也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广东省东莞市政府22日审议通过的《东莞市推广建设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工作方案》提出,东莞将推动建设100条以上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对企业建设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按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状况,给予总额10%至25%的奖励和资助,单个资助最高可到1000万元。对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建设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则给予一定贴息。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工信部去年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努力,形成并推广有效的经验与模式,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去年9月,工信部在江西九江召开第一次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今年7月,工信部在广东东莞召开第二次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
频频的动作,加大的力度,都在指引着智能化的方向,或许中国的智能制造依然路途遥远,但中国制造在智能化的道路上拥有宽松扶持政策总是好的。期待未来,早日实现!
——摘自“科理咨询”
智能制造构筑竞争新优势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art/2022/7/25/art_26671_4078892.html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xl/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及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智能制造发展重在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趋势。当前,我国处于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 历史 交汇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制造业市场需求加大但供给适配度不高,产业链供应链显著优化但稳定性面临挑战,绿色智造形成共识但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并思考新形势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五大目标措施。我国对智能制造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牢牢把握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8年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结合当前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制造本质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具体目标、四大重点任务、六大行动,给各地制定自己的产业规划以明确的指引,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不断完善了国家推进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此外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加快向智能转型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度不高、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仍需完善、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坚持市场主导,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 加强组织领导,把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开展智能制造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提升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各类 社会 资源聚集,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建立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项目布局引导机制,以各地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创新军用、民用 科技 等成果双向转化机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鼓励分行业组织开展各类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与需求企业进行对接,以区域为单位,推动区域内自主可控装备、系统、软件示范应用。鼓励各地组织面向中小微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智能制造推广活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发展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等活动,引导和带动本地区、本行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第二,坚持融合发展,搭建智能制造产业平台。
重视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建设。 围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聚焦短板技术、装备、系统、软件,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加快攻克高端数控系统、精密传感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基础与关键部件,全面突破设计、工艺、试验、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环节。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建设,鼓励智能制造领域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组建智能制造创新引擎研究院,搭建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工业支撑软件发展,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公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供工业设计、管理咨询、合同研发、检验检测和宣传推广等服务,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向市内企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大应用系统。 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见,科学发挥网络连接作用,加快发展推动生产供应、制造与流通服务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进程。面向企业层面,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创新开发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新型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和综合技术标准体系;面向行业层面,应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广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整合产业要素资源,促进全产业链整体优化,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服务并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演进。支持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建设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应用大平台,为各地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软件与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坚持系统创新,健全智能制造创新体系。
加快新技术进一步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现代制造业的传感器、智能仪控系统等核心装置和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云制造平台等系统平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将重构产业价值链和生态圈。
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推进企业、行业标准,完善国家标准,抢占国际标准制定制高点。重点制定、修订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标准,将技术标准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规范引领,与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制造共性基础、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及试验验证。
第四,坚持安全可控,优化智能制造要素配置。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集约用好我国现有工业园区空间资源,使其成为新型增量的重要载体。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从投入产出强度、能耗、水耗等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鼓励研究差别化的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利用政策,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资金等手段,采取收回、回购、置换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储备空间资源。
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一方面各地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 社会 资本及专业机构投资于智能制造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鼓励出台相关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拓宽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企业聚集的有效途径,发挥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加强国家重大 科技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加大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市场前景广阔的骨干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开展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供资金支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第五,坚持系统推进,保障智能制造协调发展。
完善项目支撑服务体系。 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品牌质量建设、工业设计水平提升等方面,搭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投资互动与对接服务平台,辅助项目发现、孵化和推广,推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支持行业联盟、技术服务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服务机构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开展技术标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的创制服务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领域的专利组合布局及专利池建设。
组织重点领域人才引育。 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智能制造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各类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样化人才培育体系,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相关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急需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人才等合作,及时跟踪把握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集聚智能制造资源要素。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加强与国外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精准性、系统性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合作发展水平。鼓励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促进区域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相关先行先试政策向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倾斜,建立适于智能制造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机制。另一方面,促进区域智能制造联动发展,鼓励地方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探索 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推动跨地区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合作。 探索 建立共享共担和资质互认机制,推动建立共建园区产值分计、节能减排、税收分享等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机制,建立疏解承接企业生产许可等资质互认制度。
作者系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徐东华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编辑/谭冉
新兴职业“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主要工作是什么?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毕业后可以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岗位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市场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已经供不应求,将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另外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研发型人才为主,培养的是国家知识人才,相信很多人都会报考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搭建数字仿真模型。简单来说,数字孪生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数字版的“克隆体”,是对实体对象的动态仿真。“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的主要工作是部署、搭建和维护数字孪生技术平台,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数据映射关系等。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被纳入人社部新职业
2022年6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
这些职业均是参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等相关指标进行界定的。在18个新职业中,“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引发关注。这代表着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成为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广泛所需,具备很强的需求和前景。
好了,今天关于“智能制造专项公示”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智能制造专项公示”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